如何评价协作工具 Slack?
【李忠(无网不剩)的回答(23票)】:
从去年11月份内测时开始试用,当时是在推上,看到 @杜潇 推荐,就顺手注册了下,然后在团队内部开始慢慢用起来。
基本没有感到什么使用障碍,就是觉得很方便,大体有以下几点:
方便的channel
可以为不同的project创建channel,可以为兴趣爱好创建channel(如coc),可以为不同的技术话题创建channel(如docker)。创建channel也很方便,起个名字,加上描述就可以了。然后可以去拉人,别人看到后也可以加进来。
和QQ群不一样的是,一个QQ群如果创建了,那么其他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除非被邀请加入。而Slack的channel如果不是private的,那么谁都能看到,谁都能加入。这样就不会漏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无干扰的通知
QQ有一个特性是「强干扰」,比如某个群,有了新消息就会弹出提示,如果设为免打扰,又怕错过重要内容。而Slack的好处是可以设置为只有别人提到了我或者我关注的关键词时才弹出提示。
超低的沟通成本
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某块有点小缺陷或者小建议,可以在相应的channel提出来,需要的话还可以@一下PM或技术。如果没有这么方便的途径,那么就只能邮件、QQ、当面这几种途径,容易产生「一个屁大点事还这么较真」这样的感觉。
强大的第三方集成
是的,你能想到的Slack很有可能也想到并做到了。可以在这里集成Dropbox、Google Drive、Trello、Github等等各种常见的第三方客户端,甚至可以订阅RSS源统一输出到某个Channel。
比如绑定Google Drive后,在Slack发送一条Google Doc的链接,可以直接显示Doc的内容,并且自动更新Doc内容。
比如绑定Trello后,可以设置某个Board的更新同步到某个Channel。
可折腾性
如果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聊天工具,那么它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想玩点花样,可以找Slackbot玩,它提供了一些高级玩法,比如查看所有订阅的RSS源,可以发送`/feed list`,当然也不能少了各种快捷键。
其他
Slack是Flickr的CoFounder创建的,品质上还是有点保证的。产品的细节做得不错,而且也是在很用心地完善。这是Version 1.33的 Waht's New
- Create and join groups但也有很多因素导致它无法在国内被大范围接受,比如:国人很难用的明白老外的产品;慢,甚至被qiang;习惯了QQ、Email、微信等沟通工具。所以在国内它注定是小众的,但这些人往往是很优秀的。- Image preview with flick to dismiss
- Choose between Chrome or Safari as your default browser
- Choose between Safari, Chrome, Twitter or Tweetbot as your tweet viewer
- File viewing overhaul (there were a lot of bugs, sorry.)
- File upload improvements (de-1995-ified it)
- Forgot password on sign-in screen
- Fixed "the Slowdown"
- New and improved loading screen
- Fixed links in message attachments & fields (Asana integration, et al.)
- Fixed issue where we could mark read position while history was loading causing your cursor to be set back into the past
- Fixed iPad layout broken on iOS 6
- Truncates long attachments
- Fixed italic text in posts
- Increased tap area size for hamburger, search, and flexpane buttons
- Fixed: no more mention badging for bot messages
- Fixed: wrong password error message looked crappy
- Fixed: @group in email counting as a mention
- Fixed: jpegs / gifs in custom emoji
- Fixed: overlapping title and search
- Fixed: "Save" button for edited message not visible in portrait mode in iPad version
- Fixed: date separator and new message lines were one sided on iPad
- Fixed: name missing from bot items in starred items feed
- Fixed: attachment fields running off screen
- Fixed: attachment text not wrapping
- Fixed: changed date headers to match desktop client
- Other things for sure
【刘少鹏的回答(3票)】:
- 它的每个 「CHANNEL」,加上 # 号,类似 twitter 的话题,列表一样待在客户端左侧。slack 把一个个沉甸甸、可能是冗杂着不同样的图几千句讨论的大项目,视觉化为一个个「通道」,让我耳目一新;
- 丰富资料的形式,视觉化为一个叫「slackbot」的机器人账号,用「right」「ok」「last question」等语气词,慢慢引导我填充资料,惊喜;
- 很有可能,这是一个设计优秀但无法普及起来的服务;
- 该服务和名叫「Telegram」的一款即时聊天工具如出同门。
【Euan的回答(1票)】:
1. 加强版的Q群+讨论组
建立不同的channel分流不同的话题,有不少人因为Q群信息噪音不得已屏蔽了群信息,如果公司能用上slack,会有不少改善。不想收听某个channel的话题可以退出或者不通知。
可以搜索历史记录,Q群上除本地外只能保留一部分历史记录。slack根据账号等级能在线搜索历史记录,免费版能保留10000条记录,5G空间,5个Integration。
2. Integrations 能将常用的其他第三方协作工具的信息引到channel中。如RSS更新时自动发布消息到某个channel。
3. 现在一些不便的地方主要在于国内访问速度比较慢,另外账号不太好申请。另外在channel内只能依靠自觉限制话题,有时候难免讨论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会引出其他与当前channel无关的话题。
原文地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