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登顶 Github Trending?买 star 的告诉你,这事儿花钱能解决。可是登顶了又什么用呢?改变不了什么,你还是你。
今天刷 v2ex ,发现 @PanJiaChen 实锤 diss Github 上的买 star 的行为。
赶紧看了一下,这个 kui-vue 项目。一天之内,star 数上涨一千多,已经是今日 Github Trending 的 No.1。
再看看趋势。
这趋势陡峭的,看着可真厉害。
开始还以为,可能该项目最近有一波宣传,再有几个知名开发者点了 star,引起很多人关注。这种心理很正常,既然大牛都关注了,看样子觉得之后可能用的上,就也点了 star。可随手搜索了一下 kui-vue 关键字,发现最近的宣传也是上个月的事情了。
再回头看看该项目的关注者,虽然创建 Github 账户的时间很长,可很多用户的行为都是一致的。例如,都 star 了 QilinBaoleiji、CocoaDebug 等项目,并且再看这几个项目,star 数和 fork 数基本不成比例。
这一下基本就实锤了,刷的 star 量,没跑了。
v2ex 上的文章还是很有效果的,作者估计很快就感受到了大家的 Diss,并且关闭了 Issues,之后大家就开始玩儿 Pull Request 了,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kui-vue 今天的数据波动,很有意思。
先来看几个时间节点的数据:
10:00,star:1151;fork:6
14:00,star:1200;fork:50
19:00,star:602,fork:52
这组数据明显的特征,先是 star 数上去了,然后 fork 数上去了,最后 star 数又降下来了。
估计作者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最开始就想刷了点 star 数,发现被 diss 了,还说 fork 数和 star 数量不成比例?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刷点 fork 数吧。奈何 fork 价格有点贵,比例这事儿,也不是一个数决定了。先把 star 数降一降吧,反正降一半还是在榜首,一问还真有这服务。
只听说过微博有上热搜和撤热搜的,原来 Github 也可以,真是涨知识了。
其实这个项目作为个人项目来说,工作量确实不小,文档齐全,作者应该也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在这个项目上。
但是这个项目的切入点,其实并不好,很容易就找到知名的替代品,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导致前期推广的效果并不好。
不过无论怎么说,买 star 刷量的行为还是有一些过分的。
刷量这个事情,在各个平台都非常的普遍。
微博有买僵尸粉的、公众号有买阅读数的。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去实现需求。这些其实都是一些虚荣性指标在作祟。
虚荣性指标,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些不会对业务,产生实际的积极影响,它仅仅体现在漂亮的数据分析报告上。
总之,有人在意这个数据,就有人为了做这个数据提供对应的服务。
在这件事情上,我不确定作者是否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获利。现在被爆出来,估计就算有再多小心思,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来做一个漂亮的数据,无论目的为何,无疑最终骗的都是自己。
无论做什么,不要看重虚荣性指标,与之相对的,应该找到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通常是用来指一个产品的关键指标,例如对于健身 App,它的北极星指标可能就是用户完成一次锻炼;对于电商 App,它的北极星指标就是用户完成一次购物。
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北极星指标可能是用户出于真心的 star 和 fork,以及用在自己的项目中,并为此贡献代码。
要记住北极星指标才能让你得到成长,实现价值。
如果混圈子,一定能够看到有人发自己的 Github 项目,简单讲讲开源的项目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大家有兴趣就 star、fork 等。
这种行为我认为是很正常的行为,自己开源的项目,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获得更多的曝光。人都是想要寻求认同的,走正常的渠道和方式,推荐出去,你觉得好,你就点一下 star,点一下 fork,觉得不好指出来或者忽略,都可以。
例如美团前段时间,开源的 WMRouter,美团的技术公众号推一推,拉个微信群讲解一下其中的细节,想让更多的人快速的了解它,这些行为,都无可厚非,没有问题。
这种推广,本质上和在 Github 上买 star 量,有根本的区别。
花钱买来的量,不会带来哪怕一个真实的关注用户。这些僵尸粉,不会为开源的项目做贡献,不会认同,不会提 issues。
他们就像僵尸一样,只能表现为虚荣性的数字上。
虽然很多招聘 JD 上写了,有优质的 Github 开源项目,可以加分,优先考虑。
确实应聘者在 Github 上的贡献,可以体现出项目的积累和一定的代码能力。但是在招聘的环节中,真的准备发 Offer 之前,一定有人会检查 Github 的真实性。
靠骗,是骗不过的。买的量,很容易就露馅了,并且被抓包之后,也会被贴上一个“不诚信”的标签,得不偿失。
买 star 这种行为,之所以这么让人不齿,更多的是破坏了开源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是所有人。
认认真真想要为开源奉献的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成就感骤降,努力维护的项目不及别人花钱买的量排名高。
你以为和你没关系吗?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识别优质项目的成本更高了,只能相信大厂开源的项目,趋于中心化了,有没有?普通开发者在 Github 上,再想出头将更难。
技术圈,还是踏踏实实做技术,保持健康的心态。开源不易,且开且珍惜。
https://github.com/chuchur/kui-vue
「承香墨影·联机圆桌」👈推荐我的知识星球,一年 50 个优质问题,上桌联机学习。
公众号后台回复成长『成长』,将会得到我准备的学习资料,也能回复『加群』,一起学习进步;你还能回复『提问』,向我发起提问。
或是邮件反馈可也:
askdama[AT]googlegroups.com
订阅 substack 体验古早写作:
关注公众号, 持续获得相关各种嗯哼: